距校庆日还有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校庆首页 > 石大校友 > 校友风采 > 正文

郝世英

 郝世英,男,1967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1990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机械系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长庆油田分公司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一项项荣誉、一组组耀眼的数字,盘点长庆油田建设工程处2008年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长庆油田建设工程处处长郝世英带领3000多名员工走过的足迹历历在目。

志在必得石油人

郝世英出生在祁连山下的甘肃省民勤县,受父辈影响,有关石油、王铁人的故事从小就在他的心底扎了根。上小学时老师让同学们用“伟大”造句,郝世英的答案是:伟大的石油工人。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长大干什么?郝世英口气坚决:“我要当石油工人!”父亲告诉他:“要当石油工人,就要好好学习,能吃苦”。

从小学到初中,从民勤县到庆阳县环江河畔的石油城,郝世英的石油人之梦一直悄悄地陪伴着他。考大学报志愿时他填了5个清一色的石油大学,5个清一色的焊接专业。郝世英毫无悬念地被西安石油大学录取。郝世英1986年进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机械系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培养了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宝贵品质,自觉传承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科学求实的铁人精神。

大学毕业后,郝世英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了长庆油建三大队压力容器厂,从此踏上了从小梦想的石油人之路。

坐落在山沟里的长庆油建压力容器厂,论级别只是一个班组级,厂子虽然不大,却承担着长庆油田70%的压力容器制造任务。看到师傅们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工房里不停班地工作。郝世英暗下决心:要实现由手工焊向自动焊的跨越。

在人们将信将疑的目光中,郝世英并没有让同事们失望,在成功使用当时领先国内的埋弧自动焊技术后,又引进了氩弧焊技术和微机控制自动跟踪圆筒内埋弧焊技术,焊接环境在郝世英的手里得到根本改善。

建功立业大管道

正当郝世英在压力容器厂干得风生水起时,一纸调令,将他招到了新组建的长庆建工陕京项目部。第一次承建国家重点工程,对他们来说,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长庆建工承建的靖边段36公里陕京输气管道工程,还是在别人的名下分包的,当时对名不见经传的长庆建工人来说是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上阵的。在此之前,一个老牌正规军因质量问题已被罚出局,这对负责管道焊接质量的郝世英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没有休息过一天。任务完成了,长庆建工项目部得到了8个字的评价:“远学大庆、近学长庆”。“正是因为这保质保量的36公里,才有了后来的管道产业,才使长庆油田建设工程处在主业上发生了战略性转移。”已走上长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位置的时任建设工程处经理凌心强,提起当年这段经历感慨万分。

陕京输气管线完工之后,郝世英就一直没离开过管道。西气东输、陕京二线、翼宁管线、淮武管道、西部管道等工地上,他均根据不同情况解决了机械、焊接、施工等方面一件件“头疼的事”……

运筹帷幄油气田

2006年3月,39岁的郝世英被组织任命为建设工程处处长兼党委副书记。从一名普通员工到一个单位的“掌门人”,郝世英的身份变了,思路变了,唯独没有变的是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作为长庆油田唯一一家专业化、综合性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工作量最大时工地分布在大半个中国的11个省区30多个市县(旗)。通过大量的调研,他完善修正了长庆建工“三级管理、二级审批、四级责任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培育了一支以技术专家为后盾、以专业责任工程师为领头人、以科技骨干为中坚的科技人才队伍。

在科技人员培养上,他倡导技术、行政“双轨制”,避免对科技人员使用的过度行政化,让技术人员在最合理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加大人才引入力度,近3年先后引进大学本科、硕士毕业生100余名。

在苏里格气田开发过程中,在郝世英的带领下,专门成立课题小组,经过为期6个月的实践,及时推出了土建等工序进行深度交叉的施工模式,工艺安装施工工期比原来缩短10天,工艺预配率较以前提高了5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