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男,198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201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至2017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矿业与石油工程系交流学习1年,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际期刊《Capillarity》期刊青年编委,长期担任Fuel、Energy & Fuels、JPSE、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Geofluids、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等多种国外知名SCI期刊的审稿人。
工作以来,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主讲《油气田开发地质》《地质学基础》《油藏评价技术》《现代测井技术》《Development Geology in Reservoir and Application》等5门课程。科研方面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CO2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和油田科研合作项目12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PE Journal, Energy, Fuel, Energy & Fuels, JPSE, 地球物理学进展,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等国内外行业内知名期刊发表文章1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奖励1项。

团结勤奋,学无止境
2007年,王琛进入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在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王琛自觉传承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科学求实的铁人精神,以“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严格要求自己,于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读研期间,王琛跟随导师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在新阶段的学习及科研中,继续发扬石油工业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期间,获得国家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奖励和荣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铁人式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同时,带领团队在第三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2014年7月,王琛成功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录取攻读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已在非常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CO2驱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相关成果在SPE国际会议中发表学术论文,并受邀赴俄罗斯莫斯科会议现场进行成果报告,研究成果获得参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同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交流学习1年,期间在阿尔伯塔大学Petroleum Engineering实验中心参与完成部分CO2驱室内实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及数据处理方法。
求是创新,勤恳实干
2018年毕业后,王琛重回母校,成为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成为地质教研室的一名老师。他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注重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履行职责,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王琛积极向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注重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给学生,让教学工作紧跟学科发展前沿。2018年以来,先后承担《油气田开发地质》等5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评教成绩优秀;3次带领学生赴韩城开展野外地质实习,获得“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承担了《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任务,编制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等相关课程材料;参与了石油工程专业留学生的《石油测井》双语教材编写工作,编写8.2万余字。主动投身学校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创新科研团队工作,成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在迎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的筹备工作中,负责教学材料的整理与筹备;同时,积极参与“西安市致密油(页岩油)开发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并担任实验室秘书;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次,以CO2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主题,将学院的学科优势介绍给油田生产和科研单位,提高学院、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脚踏实地,勇攀高峰
工作以来,王琛将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地质,CO2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将二者结合形成了一套非常规油藏有效降低水驱后微观剩余油含量的CO2驱替/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基于实验方法创新和现场反馈数据,确定了不同注入方式、注入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机制,揭示了非常规储层在CO2驱替/吞吐阶段伤害-改善的关键影响因素,优选了现场注入参数,为国内非常规油藏CO2驱高效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于前期扎实的科研成果积累,王琛于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致密砂岩CO2混相驱孔喉系统差异性演化机制及临界指标”,该国家级项目的获批,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非常规储层CO2驱替/吞吐等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课题”等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的资助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nergy(1区),SPE Journal, Fuel, Energy & Fuels等SCI期刊发表文章11篇,在国内中文核心、CSCD源期刊等发表文章5篇,出版专著《致密砂岩油藏CO2驱储层伤害机理》1部(20.1万字),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