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男,1973年10月出生,湖北人,汉族,1994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与应用专业。2004年起任职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2008年获终身职位,目前担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数据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网络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专题主任、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生指导委员会主任。他主要从事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商情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是国内外智能决策领域的知名学者。
李刚同志虽远赴海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但心系祖国,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在海外任教期间,多次归国组织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报告会将其所研究的方向与成果同国内研究所进行开展学术交流。

好学力行,自强不息
1990年,李刚进入西安石油大学学习,届时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还未成立,还是1985年成立的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本科专业也开设不久。在这院系和专业的开端和发展时期,李刚在学校开设的课程学习之外,还不断主动进行自学,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专业动向和发展方向。专业的特点让李刚在理论学习之外,还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积累技能操作的经验,为后来的研究深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坚实的基础。
在这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李刚自觉传承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科学求实的铁人精神,以校训“好学力行,自强不息”为准则,在学习和工作上,都谨慎务实,积极进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用实际行动为身边人同学做出榜样和表率。
潜心研究 开拓创新
李刚教授目前担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目前担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数据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网络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专题主任、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生指导委员会主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DMTC技术委员会委员(2017-2018副主席)、IEEE SMC学会工业信息系统(TCEIS)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工业体系工程(TCEAE)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 Task Force on Educational Data Mining主席 (2020-2023),并且担任SCI期刊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Sage)、Decision Support Systems(Elsevier)、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Taylor & Francis)、IEEE Access (IEEE)和 Information Discovery & Delivery(Emerald)等的副主编和杂志编委。,2017/2019/2020知识科学工程与管理国际会议(KSEM2017/2019/2020,CCF C)程序主席/会议主席、2016 IEEE工业信息系统会议(ES2016)程序主席、2016智能信息处理会议(IIP2016)程序主席、2016 BESC会议程序主席、2021 IEEE ISCC(CCF C)程序主席。
李刚教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商业智能、隐私保护、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SSCI论文一百多篇。八次作为指导教师荣获最佳论文奖,包括2018年KSEM最佳论文、2017年IFITT年度最佳期刊论文、2016年IEEE Trustcom 最佳学生论文、2015年IFITT年度最佳期刊论文、2014 PAKDD最佳学生论文、2012 ACM/IEEE ASONAM最佳论文、Springer的2007 Nightingale奖等。目前合作承担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基金项目一项、香港GRF一项、澳门大学项目两项。
荣誉面前不骄傲,成绩面前不止步,。在李刚教授眼里,成绩和荣誉代表的只是过去的努力,不代表今天和未来的进步。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专心于科学研究,更专心于教学指导,才能在专业领域取得更高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精尖人才。
分享成果,促进发展
2016年12月,李刚教授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与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进行学术交流。12月19日下午,李刚在新疆理化所作了题为“关联差分隐私:非独立同分布数据集中的隐私保护”的学术报告。李刚教授用几个著名的案例科普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严峻性,深入浅出的地讲解了一些的用于保护用户隐私的加噪音模型。这些加噪音模型既能在保证一定的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同时能够保证数据避免数据“外联风险”,报告最后李刚教授也分享了一些高水平论文的发表经验。
2018年11月,李刚教授在北部湾大学作了题为“大数据中的隐私保护问题”专题学术报告,随着云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的兴起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的结构和形式呈现多样化.从结构上来说,数据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等;从数据形式上来说,主要包括文字,数值,图片,视频,表情,音频等。数据也不再由单一平台产生,如: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系统,移动app,可穿戴式设备,医疗系统等。然而,数据安全及隐私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重要问题,其已然成为大数据发展道路上绕不开的绊脚石。如何高效利用大数据优势的同时,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20年12月在西安理工大学开展了题为“Privacy aware Date Science”的专题学术报告。,主要讲述数据领域在差异隐私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重温差异隐私的基本概念后,在数据科学的不同任务中引入差异隐私的要求,包括PAC学习、客观优化和无人监督的学习。然后将差异隐私引入一个强有力的作文定理,以量化数据科学背景下的隐私损失,作为简单构图和预先组成定理的延伸。
李刚教授通过专题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让科研在交流展示中前行,。同时,还能通过报告会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对此科研项目的兴趣,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和钻研,着力为培养更多的科研型人才奠定基础。
心系母校,“饮水思源”
自2015年开始,李刚教授在母校西安石油大学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并且发展和国内科学研院所的研究合作,李刚教授将对母校的真情写在了行动中,。他在西安石油大学直接指导的研究生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包括2018年CCFC会议国际知识科学工程与管理KSEM会议最佳论文(王少妮)一篇、在一区的SCI/SSCI刊物上发表国际期刊论文了3三篇国际期刊论文(第一作者都为母校硕士生,包括夏海洋、任萌等)。近年来,他直接参与指导的硕士生,有一名(夏海洋)一人获得世界前30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的全额博士奖学金(免学费+生活费),另外一人获得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全额博士奖学金(免学费+生活费),并已顺利入学。
李刚教授希望与学校老师加强学术交流,。在打造计算机王牌专业的问题上,他提出主张,名气应从底气做起,优秀的人才走出去了,学校的名气自然就提升了,。学校应从本质抓起,培养优秀的学生是关键。同时,要多吸引优秀教师人才,多鼓励优秀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教育的同时还要强调注重科研,优秀的教育师资力量,一流的科研水平,西石大计算机学院的名声才能经久不衰。“我对母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对母校的情谊从未改变,学校的发展还要靠广大教师去实现。我希望在校的同学们都能努力学习,未来为母校作些贡献,一代接着一代,这样母校才能永远后继有人,母校才能建立的更加永续辉煌!。”此外,李刚教授也在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从事合作研究,并且积极给母校的老师联系和提供国际学术访学交流机会,包括计算机学院潘少伟副教授访问澳洲一年、地球学院赵永刚副教授访问澳洲一年、以及孔颉副教授应邀赴香港理工大学授课等。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李刚教授正在用“静水深流”般的毅力和坚持,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躬身报答母校、积极回馈社会、坚持教育报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