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校庆日还有

教授风采

当前位置: 校庆首页 > 师生风采 > 教授风采 > 正文

成绥民
时间:2021-06-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石油工程学院点击数:

52B3

 

成绥民,男,193510月出生,山西霍州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7月毕业于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西安石油大学前身)采油工程专业;19607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修,19647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198812月至19896月获石油工业部资助赴美国TEXES A&M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607月开始在北京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教研室工作,开创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研制出我国65—1水银孔隙结构仪,选入全国第一届仪器仪表新产品展览会(1966)展品(NO.15088),并推广到石油、地质、建材等部门应用;先后在北京、华东、西南和西安石油大学任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藏工程及油藏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等;19581991年间参加四川、青海、大庆、大港、胜利、中原、塔里木、吐哈等油田会战,兼任工人、技术员、综合采油队长、石油部油田开发工作组成员;1981年参加石油工业部油气田开发考察团赴墨西哥PEMEX国家石油公司。

19941月起在西安石油大学工作、退休后仍继续承担完成863项目、长庆低渗产水气田产能、长庆油田特低渗油藏试井解释、低渗注水油田渗流规律试井研究等工作。将近50年从事渗流物理、油气藏工程、试井解释的教学、生产与研究工作。承担《油藏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气工程》《试井》《提高采收率》等十多门课,主持负责油藏物理一类课建设;创办我国油藏工程专业、中英油藏管理研究中心。主持完成了石油系统第一个国家863计划“油气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石油部重点项目“中原油田复杂凝析气藏开发研究”、“油气储层保护试井评价”“高含水剩余油分布现代试井分析”等20多个项目。获国家科委银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2等奖2项,3等奖1项,局级以上奖20余项;第1作者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获局级以上学术论文奖20余次、国外精选论文集3篇、EIPA收录4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1部,合编出版教材、专著4部。试井解释的研究提高解释率,能解释美国CER公司无法解释的长庆低渗试井资料。国家863十周年成果展上得到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和专家的好评;1996年《中华儿女》海外版载文《成绥民赋予石油智能的人》。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石油部油气田开发试验标准化、中国石油教育指导委员会石油工程委员、试井顾问、油气井测试等多个石油期刊编委、油井完井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四川油气试采开发工艺学术顾问,美国SPE会员。

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同年获西安市(省级)劳动模范;2000年获英国Heriot—Watt大学名誉教授;2003年中国科技部已将其成果与贡献选入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要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