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正远,男,1959年2月出生,陕西兴平人。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5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鱼雷设计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7月至1984年8月在煤炭科学研究院唐山分院从事水力采煤研究工作,1988年1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任教。1999年至2010年兼任油气储运工程系(教研室)副主任,2001年至今(2011年)兼任石油工程学院教学督导专家,2006年至2010年被聘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并兼任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和民主监督小组组长等职务。
长期从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传质与传热学》《计算方法》《油气集输》《天然气管路输送》《石油气液两相管流计算》和《城市燃气输配》等9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研究生讲授了《高等传热学》和《高等油气集输》2门课程,其中2门研究生课程和3门本科课程是石油工程学院新开课。年均教学工作量312计划学时,教学工作量曾多年稳居石油工程学院前列。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行动的座右铭,忠实履行教师职责,在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学生、专家、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评教中(有96名学生参评),更是取得了在教学态度(19.82/20)、教学内容(29.65/30)、教学方法(29.46/30)、教学效果(19.89/20)、总成绩(98.82/100)和标准差(2.64)等全部6项指标均居石油工程学院当学期27位任课教师中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协助主持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以储运工艺最优化为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塔河油田六区集输工艺流程优化技术”和“采油井井筒流体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等纵、横向科研项目近10项。发表了“长距离输气管道设计优化经济模型”等研究论文25篇,其中,权威期刊2篇,核心期刊14篇,获奖论文3篇,被EI收录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