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校庆日还有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校庆首页 > 石大校友 > 校友风采 > 正文

朱嘉琳

朱嘉琳,女,1995年8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工作于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办公室。对于她的工作选择,她认为“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把我最美的年华奉献在这片雪域,我从不后悔。”

一个选择,跨越数千公里

选择是人生的常态,而人生的选择往往就在一瞬间。正如作家沧月所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面对众多工作选择,朱嘉琳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支援西部,扎根工作第一线。2017年7月9日,家住东北辽宁沿海地区的朱嘉琳,带着众多亲朋的不解,一路西行来到了西藏。从东北到西南,在中国版图上,这是一个对角线的跨越。她工作地点在昌都,距离拉萨有一千多公里,由于地区偏远,机票通常都比较紧张且昂贵。朱嘉琳到达拉萨后,坐大巴车赶往昌都,仅仅这趟线路单程也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翻山越岭,路途之艰苦,可想而知。

在采访中,朱嘉琳笑着给我们讲述了她初到加油站工作的一件趣事,或许是因为汽油味很浓,也或许是因为高原反应,种种的不适应使得她身体承受不住而晕倒了。但对于这件事,朱嘉琳也是笑着说,这一晕吓坏了周围的同事们,然而几年过去了,这件事情已经成了她们之间的笑谈回忆,朱嘉琳正是以这种云淡风轻的姿态,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的青春,奉献给了西藏的蓝天白云,融入了祖国的山河,书写她人生的意义。

在昌都加油站工作半年后,朱嘉琳被调到了昌都工作机关工作。两个月后,她再次调岗,现就职于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办公室,其工作内容大致是负责公司用印管理、会议管理、安排值班等等。

她对自己的工作熟练掌握,并认真负责。朱嘉琳说,这些印章看起来很小,却在公司业务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每一份文件的通过发放都需要她这些印章的审核,一枚小小的印章关乎这公司在西部建设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件小事,都需要她极致的细心与耐心。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年轻的朱嘉琳始终散发着青春、积极的气息,没有抱怨、没有骄傲,只有埋头工作,尽职尽责。西藏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地方,但也相对贫瘠,朱嘉琳在采访中说,她之所以义无反顾的来到西藏,是因为她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选择,对她而言选择来到西藏就是她所作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也将会成为她最美好的回忆。


默默奉献,坚持做平凡事

“我谈不上有什么成就,大家都是在平凡的做一些事情”,朱嘉琳谦虚的说道。

平凡的岗位,却体现着朱嘉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同样也是每一个在西部支援的每一个勇敢的人所具备的最值得人尊敬的精神。朱嘉琳说,她的同事大多都面临着两地分居的情况,工作和家庭完全分离,难以平衡,很多人一年下来,能和家人相聚的时间仅有那几十天的年假。而且由于常年在高原工作,成年累月下来,许多人还会患上高原疾病。面对如此情况,有人选择离开西藏回家,但也有更多人仍旧选择扎根在西藏第一线,默默工作着、奉献着。正如习主席所说的“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

朱嘉琳表示,她还会选择一直在西藏工作。

时代发展,西藏又换新颜

历史的分量,只有饱经艰难才会更显厚重;时代的脚步,只有历经锤炼才会愈发坚实。以前,西藏的条件是极为艰苦的,只能坐火车进藏,时间较长,路途颠簸。而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西藏有部分地区已经通上了高铁,弥补了既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气候影响的短板,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了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通达性。

当朱嘉琳在说到西藏的交通近况时,语调变得激动了许多,那是一股油然而生对祖国发展的骄傲,更是对中国未来的热切期盼。的确,近来的急速发展的中国高铁让人们与家的距离不再遥远,中国速度让等待不再漫长。中国高铁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它已然成为了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它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深入边陲的便利也让中国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感受到了中国的温暖。如今,这种温暖不仅温暖了像朱嘉琳这样的常年驻扎西部的勇敢者的心,更促使着每个中华儿女在心中激荡着民族自豪感。

重返母校,回忆青春故事

看到母校的变化,朱嘉琳也同样感到自豪。她在采访中回忆道,她在2019年重返母校时,看着稚嫩的学弟学妹,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她漫步在雁塔校区,享受着校园的青春气息,看着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大学时代回忆总会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在大学这广阔的天地里,对于初入大学的朱嘉琳而言,全部都是新的开始,全部都是新的尝试,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四年的生活忙碌而闲适,学习紧张而刺激,友谊诚挚而纯洁。

朱嘉琳记忆最深的是16年的西安下了一场大雪,大家在操场上打雪仗,操场上满是欢乐的喧闹声。还有一次是学校举办宿舍文化节活动,她们宿舍积极参与并获得了第二名。在她的记忆中,读书馆座无虚席,晨时的路边是朗朗的书声,操场上是充满活力的青春,546宿舍是她们的欢声笑语。

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她们的稚气,却留下了永恒的美好的回忆。她想多希望时光能走的慢一些,允给她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学生时代的美好。

朱嘉琳也分享了些经验给学校的在校生,字字寄以深情:“学弟学妹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学时光,在学校不要随波逐流,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校期间一定要不断给自己充电。首先要注重优良品德的培养,优良品德是从事任何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其次,要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如中文系的学生一定要多读、多写。最后,要做到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朱嘉琳对母校的感激,也表达不了她对大学生活的回忆。正值我校建校70周年之际,朱嘉琳也为母校献上了最真诚的祝福:“饮水思源,我深切感谢母校的栽培。在西石大70年华诞之际,祝母校宏图更展,再谱华章,明天更加辉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