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校庆日还有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校庆首页 > 石大校友 > 校友风采 > 正文

王言灏

王言灏,男,28岁,汉族,本科学历,2016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任社社长(后改名秦川文学社)、学生会会长等职务,曾与其他文学类社团一起举办多起活动,为校园人文氛围的改善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毕业时,王言灏收到了数十家公司的offer,在众多选择中他挑选了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现就职于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任西北五省销售经理。


因为热爱才会选择

早在中学时代的爱好文学的王言灏就把中文系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在他看来,兴趣和爱好应该是选择大学专业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如果没有爱好作为基础的话,学习一个专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对于王言灏而言中文系能带给学生的并不像机械操作那样很实际的展示出来,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方法论,虽不具体却令人发醒,如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如何调节自己情绪,以及让学生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中能够去像水一样顺其自然的在这个大环境中生存。用一句话来说就更像是“中文系的好处与坏处兼于一点:你不知道未来具体会干什么,只要你能想到,将来一切都有可能,或者一切都不可能。”

在王言灏的回忆中,中文系的老师都非常的专业并且也十分愿意主动地和学生展开学术和思想上的讨论。许多的同学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会感觉自己到达了一个瓶颈期。而这时候王言灏学长选择去和专业老师交流,去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

王言灏学长说我们每个学生都需要和专业老师们交流,要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学科的想法。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不迷茫。中文系本身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学科。如果把我们每个人都比作树木,那中文的学习就更像是自然界的流水,从根部滋养我们每个人。等我们慢慢接触社会,就会发现生活中孕育的许多道理都是我们在从前的专业中学习过的,不论是古书典籍还是现代小说,书籍总能告诉我们很多。

有收获也有遗憾

王言灏是第一任将社团改名为秦川文学社的人,在他看来诗文古风创意社的名称不够响亮,显得有些许的狭隘,文学不仅仅只有诗文,同时有考虑到西石大并没有一个文学社团,所以在前任社长和社团成员都表示赞成的情况下干脆将社名改成了秦川文学社,“秦川”二字其实道理很简单,王言灏学长说每天南望就是秦岭所以就取名“秦川”,而学长又是第一届从大一到大四都在鄠邑校区的学生,在此之前都是到大三搬回南区的,所以对于“秦川”他们有着比常人都特殊的情感。

散就这样王言灏学长开启了自己的一场热血文学征程。

王言灏学长直言其实他当时的心中是有使命感的,作为文学社团应该去为我们这个偏冷色的理工学校多增添一些人文色彩,他希望能把爱好文学的人组织起来,不论是之前爱好古典诗词还是现在爱好小说文的同学,只要热爱就团结起来,一起去奋斗。去举办带有文学特色的活动,或者是去联动其他大学的同学,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在这个征程中,学长认识了很多其他院系志同道合的朋友,到现在这些朋友间关系都很好。虽然已经毕业了许多年了,但每每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王言灏学长仍然会觉得那个特别的时期像夏夜的凉风一样沁人心脾,同时也一直温暖着自己、鼓舞自己继续向前。他感慨道,这就是正值青春,大家都有很多的热血和热情去干这个事情,他觉得特别特别的怀念。

“还是会有些使命感存在的,因为现在国家对汉语,包括国学、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会有一些这方面的自觉,但实际上影响他人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要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要先影响自己,让自己受益,然后去更多的让自己受益的人认为这是一件对自己有用事,才能让大家形成一个传承一个小团体,才能尽可能的更多的能去影响到别人,让别人也能发现这个学科对自己是有益的。”

这是王言灏学长关于中文学子使命感的回答。

他回忆“当时为了去宣传自己的社团,广告专业的同学在画室专门用油画为他们去制作海报,社团招新时,别的社团可能都才艺展示,他们确实没有什么才艺展示,天公不作美还把他们的材料都淋湿了,但是即便这样他们发现还有很多很多人看到他们的社团,并且愿意了解加入,当时觉得还是蛮感动的一件事情。”

但与此同时,王言灏学长也认为自己当初没有平衡好文学社与自身学习之间的关系。王言灏说,“如果有什么大学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便是联动。”王言灏学长觉得,多去参加学校或者社团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去打开自己,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在大学生活中友情是不变的话题,在文学社里同样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观点碰撞,都让王言灏提升了不少。王言灏学长说自己大学时期很遗憾的一点是没有做好社团活动和学习上的平衡。那时候他既是社团的社长,又是学生会的主席,忙碌的工作导致他的学习时间并不是十分的充裕,所以在学业成绩上有些没达到自己的期望。他想能再来一次的话,自己一定会多去跟老师们去交流专业问题,多在课堂上提问,在学业上要达到更高的水平。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尽管在大学留下了属于自己非常特别的印记,但就业仍然是王言灏要面对的话题。

“我认为中文专业有限制就是自己在给自己设限,人是不能给自己设限的。我认为你的专业只是你大学期间学的一个专业,实际上跟你以后的工作并不一定完全相关,所以在找工作的范围上,不要给自己设限。”紧接着又补充道,“你可以去想自己适合哪个大类,比如说我 适合销售工作,我适合市场的工作,我适合这个办公类的工作,文案工作记者类的工作,或者适合一些生产线的工作,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大类之后去找工作,而不是提前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限制。”

王言灏学长觉得找工作时并没有什么问题能真正称得上是困难,除了克服交通上和精力上的问题便是尽力去找,他不会因为想要面试到一个很好的一个企业,而放弃那些小企业面试的机会,他会参加所有的企业面试,因为这样会增加工作面试的经验。到最后他面试过的公司不下几十家,整个大四上学期都在拼命在找工作,这份努力也让他顺利的拿到了将近十家的 offer,最终进入到强生工作。他觉得现在很多同学找工作并不努力,他说当时他身边只要努力的人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可能每年老师都会说的就业形势都会很难,因为受到很多客观的因素影响, 但真正难在哪儿呢?谁也不知道难在自己,其实事在人为,能找到工作的人,永远在哪一年都能找到工作的。

学长的故事远不止这些,他希望他们这些毕业生能够真正的发挥校友会理事的一份作用,希望能够为在校大学生和这个社会之间或者说走向工作岗位之间搭一个桥梁。

他说:“如果我的母校需要我们这些毕业生能够做一些事情,例如学生会或者社团之类的部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我们也愿意帮忙去解决难题。”他还想可以进行线上的小论坛,在一些合适的时间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在西安市的话,甚至可以进行一些现场的交流,他愿意发挥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希望能够更多的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很好的建议。

最后他感慨道,出大学后工作不易,学生时代对未来的憧憬是最令人怀念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