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大松。我校中文系2015届毕业生。现为中国水电十四局两河口水电站1416联合体项目部党群工作部主任兼团委书记。日常主要从事办公室行政工作,负责文秘、党建、工会日常工作。
身世浮沉 逆境成长
对于童年生活的起起落落,贺大松并不避讳,但也从不主动提及:三岁的时候,贺大松亲生父母不幸离世,被双腿患有残疾的养父收养,父子俩过着贫苦的生活。没想到,贺大松15岁时,养父又因病去世。在外地姑姑的帮助下,贺大松才能继续上学。
姑姑的生活也不宽裕。升入高三后,贺大松即将面临辍学。多亏了万向集团的慈善援助,贺大松才能继续学业。在给万向慈善基金会秘书处的感谢信中,贺大松把这笔钱称之为“及时雨”。不用再为生计担心,贺大松感受到能够安心学习的快乐。他专注学业,勤奋刻苦,最终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学中文系。
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对贺大松来说更显丰富多彩。他深知学生以学为本,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品学兼优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他积极投身各项学生活动,多次参加校园朗诵比赛、足球比赛并获奖。他精力充沛,为人真诚,踏实肯干,处事有方法又很灵活,同学们都对他心悦诚服,老师也认为他是能干又出色的助手。
贺大松在班级内和年级内都担任着主要学生干部,他知人善任,又心胸宽广,同学们都喜欢他、信任他、敬服他。“他个子不高,身形也有点单薄,但总给人很靠得住的感觉。班上女生遇到困难,他总尽力相帮。遇上女生们擅长的领域,他又让大家尽情发挥。让女生们感觉很被尊重。”和他同班的一位女同学说,“在男生中他号召力也很强。他肯吃苦,也肯吃亏。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他‘够哥们儿’,处处配合他。”
贺大松写得一手苍劲挺拔的好字,因此常被老师叫去帮着做些资料整理工作。老师们也慢慢发现了贺大松在同学们中的号召力,让他负责组织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活动。后来贺大松还担任了学生党支部的书记,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工作。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艰难险阻 仍见精神
童年时的经历,让贺大松总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就业季一到,贺大松就带着早早准备好的简历,扎进了各大招聘会的现场。几番沉浮,最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校园招聘会上,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顺利签约。
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工地往往都在深山僻壤之中。业界有句话:“三峡最大,锦屏最难,两河口最苦。”入职培训一结束,贺大松就被分往这个“最苦”的两河口水电站项目。一干就是五年。
四川甘孜州雅江县两河口水电站地处四川康巴高原,海拔高,低温、缺氧、风大,加上交通闭塞,施工难度很大。“虽然我从事的是文职工作,但我们是建筑施工企业,我需要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党建、新闻宣传等工作。话说到人心里去,才能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鼓舞人心,集智聚力推进工程建设。”贺大松这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务工作者在央企、国企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日常工作中也面临着更多要求和挑战。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办公室工作之余,贺大松常会在工地拍摄施工工人、施工场景的照片,发到群里给大家鼓劲儿。照片上两河口风景壮丽,群山巍峨险峻,正在建设中的工程气势磅礴。“身处其中的工人们看到这些照片,常常会产生一种‘开天辟地’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大家忘了环境艰苦、身体疲惫。这也是我推进工作的一种方式。”贺大松说。
云开雾散终见日,苦尽甘来蜜更甜。虽然工作辛苦,但贺大松还是离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近了。2016年,他还清了所有的助学贷款;2018年,他买下了自己的房子;他准备在2020年底结婚,建设自己的小家。“曾经我压力很大。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和别人比起点也低,所以我只能埋头努力。如今的生活,才算是有滋有味了。”贺大松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