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简介:
鄂尔多斯盆陇东地区地长6、长8段储集层油气资源基础雄厚,均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集层,具有孔喉细小、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但明确不同层位致密砂岩储集层间的差异对进一步深化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致密砂岩储集层是在沉积环境改造的基上,通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复杂的成岩作用形成的;其中,沉积作用决定储集层原生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则是储集层致密的主控因素。受长 6 段、长 8 段储集层岩石组构和绿泥石含量差异的影响,压实作用使埋深和地温更大的长 81亚段储集层减孔量(15%)小于长 63亚段储集层(17%);而硅质、钙质及黏土矿物胶结充填孔隙、堵塞孔喉是造成长 6 段、长 8 段储集层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关键。
2、图片(含图表):

图一:鄂尔多斯盆地长 6 段、长 8 段沉积模式示意图
注解:长 8 段储集层沉积期沉积物供应稳定,物源主要来自西南和东北 2 个方向,以西南方向物源为主,发育一套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 6 段储集层沉积期水体较深,从湖盆边缘到湖盆中央发育三角洲—重力流沉积。

图二:陇东地区长 6 段、长 8 段致密储集层孔隙演化史对比
注解:硅质、钙质及黏土矿物胶结充填孔隙、堵塞孔喉是造成长 6 段、长 8 段储集层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关键,尤其体现在不同产状的伊利石胶结物对储集层微观结构的影响上。
3、创新点: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方法,对比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长 6 段、长 8 段致密储集层微观结构的差异,建立了相应的孔隙演化模式,探讨了主要成岩作用对不同储集层致密化的控制。
4、成果成员信息:
刘翰林——2016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5、指导教师信息:
王凤琴—教授—主要从事油气资源勘探与评价教学与研究;
杨友运—教授—主要从事沉积与储层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
邓秀芹—高工—主要从事沉积学及油气地质研究;
南珺祥—高工—主要从事岩矿及储层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