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校庆日还有

教授风采

当前位置: 校庆首页 > 师生风采 > 教授风采 > 正文

张金亮
时间:2021-06-08来源: 作者:sgy点击数:

张金亮,男,1962年11月出生,山东寿光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6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系,获博士学位。

1990年7月晋升讲师,1993年7月晋升副教授,1996年7月晋升教授。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自然资源专业油气资源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资源勘查与测量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资源技术系系主任。兼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物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3年7月至2001年12月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和地质研究所工作,在担任地质研究所负责人期间为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勘查专业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并在石油工程学院油藏地质和油藏描述研究方向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20多年来一直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石油地质学》《储层沉积学》《油田开发地质学》《地质统计学》《油藏工程》《油田建模和数模技术》等多门课程,近5年来年平均授课280学时。出版过多种教材和著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被SCI和EI收录60余篇。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一级专题1项、二级专题4项、国家“863”课题3项和5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负责完成的科研课题获20余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余项发明专利和多项软件著作权登记。

在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上逐渐形成了“油气藏形成理论与评价技术”、“储层地质学与油藏描述技术”和“开发地质学与剩余油挖潜技术”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湖相风暴岩、洪水岩和末端扇等多种沉积学理论和模式,在油藏描述技术、油藏动态分析技术、地质建模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油气包裹体分析技术等多种研究技术上有重要的发展。研究理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在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0年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关闭